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北方和南方小年的区别

北方和南方小年的区别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为什么差一天: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官家的小年是腊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廿三在坤宁宫祀神,同时皇帝也祭祀灶王爷。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北方民间小年祭灶时间受官方影响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沿用旧历。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官家的小年是腊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据介绍,由于政治中心在北方受官方影响大,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离政治中心较远,一些地区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安徽芜湖地区和南京则干脆把小年和元宵节合一块儿过。

  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也就是北方的“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此外,南方人还要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一、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二、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三、小年禁忌杀生

  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四、馒头不送人

  地方习俗,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五、小年禁忌捣蒜

  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六、小年不借东西

  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七、小年忌讳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八、小年禁忌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1、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4、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