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登高》名师教学说课稿

《登高》名师教学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6-29

导语: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总结: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何乐可言,满纸悲凉,满腹悲凉。

  ④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国伤时、消愁无门]

  A、“苦恨”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艰难”二字?

  (“苦恨”:极度遗憾-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遗憾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艰难”一词双关:不仅指个人艰难,还有国家的艰难;)

  B、“新停”怎么解释?诗人为何“新停浊酒”?

  (刚刚停止。杜甫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如今他有满腹的愁苦,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全诗在沉重的感叹中收结,结得如此悲愤深沉。)

  全诗小结:思考:诗歌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后两联呢?前后两联是怎样的关系?

  诗歌情景交融。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两联的写景为后两联的抒情张本,写秋景,物象含蓄,极富特征,特别是在颈联才点出“秋”字,表明诗人用字的精妙。后两联主要是抒情,抒发作者孤独凄凉,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消愁无门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功力。

  五、理解诗意后再次深情诵读:

  A、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B、个别朗读:1~2名学生演读(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六、方法小结:

  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鉴赏方法——

  (1)找出诗歌意象;

  (2)分析意象特点;

  (3)分析意象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

  (4)品味诗歌意境。

  七、个人体悟:

  (1)个性化阅读:自由朗读诗歌,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想象联想:假如你身处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3)拓展延伸:

  “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白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古诗词中常见的3种“悲秋”情怀有: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不过,由于作者的处境、心情、视角不同,秋天的色调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熟读成诵:

  学生在个人体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本诗,尽可能地背诵本诗。

  八、全诗小结:

  1、知人论世2、诵读感悟3、细品内涵4、分析技巧5、想象联想6、熟读成诵

  九、布置作业—能力迁移训练:

  1、背诵本诗;

  2、根据《登高》中学到的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说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