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钓鱼 >鱼为什么不吃食

鱼为什么不吃食

opp整理 | 日期:07-29

导语:

  钓者经常能看到水面波纹连连,鱼儿四处窜游,但却一无所获,鱼为什么不吃食?鱼的食欲有强有弱,鱼的食性有时也会有改变,鱼不吃食主要受下面七个因素的影响:

  (一)水质的影响

  水是鱼生活的环境。水质由于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为因素影响而会改变。如有了洪水,水色变得浑浊,水中多泥沙,不利于鱼的生活;水生植物过多,或腐烂变质,也会影响到水质。特别是受人的影响,如人们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倒人江河湖塘堤堰中,会使水质变差;工厂的废水含有化学物质、有毒物质,流人自然水域,鱼就受到严重威胁,不但无食欲,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因此说,水质的好坏是影响鱼的食性和食欲的主要因素。

  (二)水温的影响

  属于温带性的鱼生活的最佳水温是15度C一25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鱼活跃,食欲旺盛。若水温低于10℃或高于350C,鱼会感到不舒服,活动量减少,食欲很低,甚至不吃食。大自然的气象瞬息万变,一会儿是万里晴空,一会儿是乌云压顶,一会儿又是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水中有了波浪,浊泥翻起,使鱼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应带来了生理的变化。若是燥热的气温下降,微风细雨,水中的溶氧量增加,鱼儿就会由呆滞变得活跃,就会增加食欲,这时钓鱼的效果自然会好。

  (三)地域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鱼。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因地域不同,温度差异比较大,长期生活在这些地域的鱼对环境、气温逐渐有了适应性。如,罗非鱼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热带性鱼类,在我国,它只能在南方生活,它的适应温度是10℃以上,当温度降到8℃以下时,它就会死亡。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温带性鱼类较多,如鲫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等。

  东北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但有些鱼在这样的寒冷地区也能生活,这些鱼我们叫它为冷水性鱼。如黑龙江的哲罗鱼、狗鱼等。

  若甲地的鱼到乙地生活,一时会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食欲状况肯定不佳,因此导致鱼不吃食。

  (四)季节变化的影响

  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鱼的自身生理的需要,鱼对食物的欲望和摄取量也有所差异。

  春天,鱼儿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静息”,贮存的养分已经不多了,急需补充营养,还为了“生儿育女”进行繁殖,又加上水温日渐变暖,因此变得十分活跃,食欲食量大增,甚至是饥不择食。以春天是钓鱼的“黄金季节”。

  夏天,气温升高,尤其是中午和午后,许多地区气温高达37℃以上,鱼儿也怕热,便游到有树阴的水域和深水区“午休”,活动量减少,食欲减退,所以钓鱼者若在中午钓鱼应将钩饵投到深水区和庇荫的水域垂钓。

  到了下午3-4点钟,气温逐渐下降,水中的温度也有所下降,所以鱼儿比中午时活跃,又开始觅食,因此,夏季下午4点以后也是一天中钓鱼的“黄金时间”。

  (五)气压的影响

  气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的食欲,这是因为,若气压过低,空气向水中渗人的氧气就会减少。氧气的骤减,使鱼感到十分难受,于是就纷纷游到水的上层乃至表层,因为水的上层的氧气溶解量比深水区多一些,鱼为了获得必要的氧气,不得不游到水的上层。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水面波纹连连,鱼儿四处窜游,显得很活跃,有人就说这塘的鱼真多,肯定好钓,其实,这时鱼是很难受的,四处窜游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时钓鱼肯定钓不到,这就是笔者常说的一句话:“看见的鱼不好钓。”若是正常的气压,鱼会潜人水中,水面风平浪静,其实这时才是钓鱼的好时机。

  当天气阴沉、闷热,正是气压低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鱼不吃食的原因,此时钓鱼是“钓而无获”。

  (六)鱼体内在需要的不同

  鱼也要“生儿育女”,繁殖后代。春季末夏季初,是大多数淡水鱼排精产卵的繁殖时期,这时由于为了“育儿”,由于体能的需要,需要加强营养,需要大量食物,所以这时食欲特别好,有时简直是来者不拒。

  到了秋末初冬,鱼儿为了越冬,需要贮存大量的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和维持冬季能量的消耗,又因为这时自然界也是各种果实成熟丰收的季节,可供鱼儿食用的东西特别丰富,所以鱼的食欲也特别好,这时也是钓鱼的又一个“黄金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