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战国策·赵策二阅读-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战国策·赵策二阅读-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导语: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切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摈,通假字,通“宾”,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

  B. 反覆,颠覆,与“于反覆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意思不同。

  C. 昆弟,指兄弟,也有友好友爱的意思。在此取后意。

  D. 约,准备,与“纵散约败”(《过秦论》)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以十五年来摄于赵国的威势不得出关作为挑战的理由,这实际不过是外交辞令而已。

  B. 张仪向赵王明说秦国的实力发展情形,约定甲子日交战,是为了吓唬赵国使其不敢应战。

  C. 秦国在准备攻打赵国之前,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交。

  D. 张仪建议赵王在两国开战之前,到渑池与秦王会面,当面缔结联盟,秦国就会按兵不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2)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14. 请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答案】

  10. A 11. A 12. C

  13. ①一个被割断了右臂的人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而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

  ②先王离世,我年龄还小,亲政治国的时间不长,内心本来就对此暗自怀疑。

  14. ①赵国孤立无援;②秦国军队力量强大;③赵王认为合纵不是正确的国策(或“赵王畏惧秦国的威势而屈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

  “恐惧”与“慑伏”共用一个主语“弊邑”,且有因果关系,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