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阅读答案与翻译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阅读答案与翻译

导语:

  【甲】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①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畔矣。故周王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远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

  【乙】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章邯:秦朝末年著名将领。

  7.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子婴立,遂不寤 寤:醒悟

  B.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 壅:堵塞

  C.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畔,通“叛”,背叛

  D.都六合之上游 都:都城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鸿门 青,取之于蓝

  B.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C.故使天下之士 士大夫之族

  D.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 惑而不从师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B.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C.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D.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指崤山以东,战国七雄中,除秦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B.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为土谷之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所以“社稷”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C.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擅写政论文,风格朴实峻拔,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等。

  D.郡邑,即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11.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之时,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保全宗庙的。

  B.甲文认为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进献忠言容易被杀戮,因此秦王朝尽管有深谋远虑看清形势的人,却因恐惧而不敢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