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新书·忧民》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新书·忧民》

导语: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九年,汤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复之后,犹禁陈耕【1】。古之为天下,诚有具也。王者之法,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2】,食至寡也,陛下不省邪?未获年,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不收,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一雨尔,虑若更生【3】。天下无蓄,若此甚极也。其在王法谓之何?必须困至乃虑,穷至乃图,不亦晚乎!窃伏念之,愈使人悲。

  然则所谓国无人者,何谓也?有天下而欲其安者,岂不在于陛下者哉?上弗自忧,将以谁偷?五岁小康【4】,十岁一凶,三十岁而一大康,盖曰大数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中国失救,外敌必骇,一日而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人,未必此省,为上者弗自忧,魄然【5】事困,乃惊而督下,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无如之何。及方今始秋时,可善为。陛下少闲,可使臣从丞相、御史计之。

  (贾谊《新书·忧民》)

  注释:【1】陈耕:古法,土地耕种若干年就需要休息,不得连续耕种。【2】屈:贫困。【3】更生:再次发生。【4】小康:小的饥荒。【5】魄然:困窘的样子。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 有:通“又”

  ②诚有具也 具:方法

  ③贫民且饥 且:将要

  ④请卖爵鬻子 鬻:卖

  ⑤穷至乃图 穷:贫穷

  ⑥窃伏念之 窃:私下;私自

  ⑦盖曰大数也 大数:自然规律

  ⑧此天也,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

  A.①⑤ B.②④ C.⑥⑦ D.③⑧

  6.下列对文中句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水九年,汤旱七年

  夏禹时连续有九年水涝,商汤时连续七年旱灾

  B.曩顷不雨,令人寒心

  从前有一段时间不下雨,就让百姓感到忧心忡忡

  C.上弗自忧,将以谁偷

  陛下如果自己不肯操心(国事),又能和谁一起苟且偷安呢

  D.中国失救,外敌必骇

  国家对这些情况无法制止,外敌就一定感到惊骇

  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法则,一定要确保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蓄。

  B.面对汉兴三十年来国家储蓄粮越来越少的局面,作者忧心至极。

  C.国家储粮不充足必然会导致民不聊生、兵祸接至的结果。

  D.作者委婉劝谏,请君王自省,为实现国富民安尽早谋划。

  8.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天下将何以馈之矣

  9.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问题是国家重大安全问题。请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6分)

  答

  5.(3分)A(有,拥有;穷,处境恶劣)

  6.(3分)D

  7.(3分)D

  8.(3分)

  参考译文:(如果)突然在边境上聚集数十万军队,国家该拿什么供给他们呢

  评分标准:共三处重点词语:卒然、何以、馈,每处1分,扣完为止。

  9.(6分)

  答题要点:

  (1)粮食安全关系着民生。国家储备充足,能够在歉年或者饥荒时,保证百姓生计。

  (2)粮食安全决定着国运。国家储蓄不足,灾祸来临时,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内乱并起,以致外敌入侵,国势衰微。

  (3)充足的粮食储备,是抵御外敌的重要保障。粮足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及时为军队提供粮饷,能够有力保障国家安全。

  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概括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给1分;结合内容进行分析,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者的治国之法,是民众耕种三年而剩余一年的粮食,耕种九年而剩余三年的粮食。这样三十年后,民众就有了十年的积蓄。因此,夏禹时连续九年水涝,商汤时连续七年旱灾。最严重时,野外连青草都不生,可是老百姓却无饥色,道路上亦无行乞之人,年成变好以后,仍然禁止陈耕。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实在是有高明之法。王者的治国之法,国家没有九年的积蓄,就不充足,满足不了需要,没有六年的积蓄,情况就危急了,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那么国家将要不成为国家了(比喻国家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