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导语:

【释义】

古代成语,其意思是: 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 “一鸣惊人” 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评析】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

楚庄王为春秋时楚国著名的贤君,前613年至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 “三年不飞,飞将冲天; 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原著简介】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 “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 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 “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 《汉书》 (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 (陈寿)合称 “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 《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