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咏蝉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

咏蝉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

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拼音版

  xī lù chán shēng chàng , nán guān kè sī qīn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nà kān xuán bìn yǐng , lái duì bái tóu yín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lù zhòng fēi nán jìn , fēng duō xiǎng yì chén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wú rén xìn gāo jié , shuí wéi biǎo yú xīn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意思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译文二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有几株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股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断案在棠树下一般。每到傍晚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较我过去曾听到的,更加切肤关心,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戚?哎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美德足以象征贤能。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秉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淡泊,不因世俗混浊而改变自己本质。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清高而怕为人所知。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因,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西墙外秋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激起我这因徒的满怀愁思,怎能忍受自己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却来吟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露重翅薄欲飞不能,风多响大淹没了蝉的叫声。没人相信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清玉洁的心肠。

注释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赏析

  小序鉴赏

  《咏蝉》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因为蝉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