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教战守策阅读答案

教战守策阅读答案

 教战守策阅读答案:

  阅读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究竟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趁着,趁(机)

  C.天不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渐:渐渐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要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木欣欣以向荣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13.用“/”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②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参考答案

  9.C 渐:逐步(训练),此题可由词性推断出来。

  10.C (“以”都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A 表转折/定语后置标志;B 构成名词性词组/语气助词“呢”;D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不译)

  11.D (②是作者所说的“腐儒”的观点/④是具体的做法/⑥是作者假设的仓促作战时的情形。)

  12.C (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意思是缉捕盗贼的差役。)

  13.遇者见四方无事 / 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 / 此亦不然矣 /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 /岁以百万计

  14.⑴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大意1分,“之”1分,“厌”1分)

  ⑵没有战争时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又怎么样呢?(大意1分,“无故”1分,“孰与”1分)

  二:

  24.对“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现在不为它谋划,今后就会有不可挽救的危险了。

  B.即使今天不被别人算计,将来还会有不可救药的时候。

  C.假如今天没有制定计划,今后就不会有来救你的人了。

  D.如果现在不为它考虑,今后别人想来挽救也来不及了。

  25.文章第二段[甲]、[乙]、[丙]三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2分)

  A.乃故乃 B.既则则C.虽乃则D.以因而

  26.文章第二段中“迂儒”的“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7.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28.简析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24.A

  25.B

  26.盲目效仿古代,要求去兵显礼,却未结合当下实际考虑造成的后果。

  27.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