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寒花葬志阅读答案

寒花葬志阅读答案

 寒花葬志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题:

  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明朝后期古文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归有光,字又字开甫,世称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魏孺人媵也(),

  (2)事我而不卒()

  (3)年十岁,垂双鬟()

  (4)曳深绿布裳()

  (5)火煮荸荠熟()

  (6)婢削之盈瓯()

  (7)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

  (8)目眶冉冉动()

  (9)奄忽便已十年

  (10)魏孺人笑之()

  3、用原文语句填空:

  ⑴文章明写寒花,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的句子是:

  ①②

  ⑵文中从寒花的外貌方面活现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形象的句子是:

  ⑶文中表现主仆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没有半点隔阂的句子是:

  ⑷文中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表达作者深痛悼念之情的句子是:

  ⑸文中抒发作者对生命脆弱,时光快逝,人生际遇不可捉摸的句子是:

  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描写寒花日常生活的两件小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寒花在作者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

  5、文中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附:参考答案

  1、熙甫、震川先生

  2、(1)媵: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2)事:侍奉。(3)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4)曳:拖着,这里是穿的意思(5):点火,焚烧。(6)瓯:小瓦盆。(7)饭:吃饭。(8)冉冉:形容眼睛缓慢转动的样子。(9)奄忽:很快的。(10)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3、1)①魏孺人笑之②孺人又指予以为笑(2)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3)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4)吁,可悲也已!(5)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4、寒花拿走熟荸荠不给作者吃;寒花倚在小桌旁吃饭。天真质朴、稚气调皮、活泼好动。

  5、两次写到魏孺人的笑是为了表现魏孺人性情温厚,善良,慈爱,是个贤妻良主。说明作者生活在夫妻感情真挚深笃,主仆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表现作者对亡妻一颦一笑无尽的怀念和时过境迁的伤感。

  二:

  18.本文作者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字 ,号 ,我们高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 事我而不卒 ( ) (2) 火煮荸荠熟( )

  20.上述文字主要写了几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8、明 熙甫(开甫) 震川先生 《项脊轩志》(共2分)

  19、(1)奉事,服侍(1分) (2)点火,点燃(1分)

  20、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2分)以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 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作者借写婢女稚气地不让自己吃荸荠,妻子笑之,又写寒花目眶冉冉动,妻子指与己看,又是相笑一番,两人脉脉温情、鹣 鲽情深尽显其中,这也表明,作者记着亡妻的一颦一笑,记着两人之间值得玩味的一件件小事,真真纾徐平淡,诚切感人。(2分)

  原文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译文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

  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