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

  二期课改中提出,教师的预设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课程应与幼儿的生活相连接。一堂好的课关键就是要关注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他所要获得的基本经验,从幼儿生活实际和年龄出发,坚持“让幼儿跳一跳够得到”的教育原则,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幼儿进入积极学习状态。记得有一次小班音乐活动,我一开始预设的目标是“在跳跳玩玩中学唱歌‘玩具进行曲’”。

  但在活动中,我发觉幼儿对学唱这首歌曲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用拍手的方式拍打节奏。幼儿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平时我们常常会边唱歌边拍手,所以,他们对拍打节奏有着初步的体验,就比较感兴趣。为了让活动更有意思,我随即改变了目标,即“跳跳玩玩中体验1/2节拍的强弱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跟着音乐用手拍节奏,用脚跺节奏,又以桌子为鼓来敲出1/2节拍的强弱感。孩子们太高兴了,不停的寻找可以拍打的地方来拍打正确的1/2节拍……这次活动告诉我:只有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喜欢,才会情绪高涨,才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源泉。所以,老师在师幼互动中,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上不断调整,让幼儿获得的更多。

二、关注幼儿对预设问题的回应

  老师把问题抛给幼儿,他们就会举起他们的小手跃跃欲试。有时,他们的回应很精彩,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回应是肤浅的,甚至是无关的。这时,老师就应该关注幼儿的对预设问题的回应,并及时进行提升。

  1.学会倾听,对幼儿的回答给与提升和总结

  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老师要回应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回答,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分析孩子的话,你才能读懂孩子的心。在小班活动“大妖怪”的第一环节,我预设了个问题:你觉得晚上是怎么样的?提这个问题的初衷,我是要引出夜晚是黑黑的,初步了解幼儿害怕黑的原因。我提问后,一个孩子说:我要找奥特曼。显然,听他表面上的回答好像与我的问题无关。但是我没有判定他的对错,而是对大家说:“天黑了,宝宝睡觉啦!关灯罗!”并用多媒体的形式,将“黑暗”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宝宝看到黑黑的屏幕,似乎身临其境,即刻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好黑啊”“、有怪兽,好可怕”、“我要奥特曼和我一起”……听了他们的话,我马上回应道:原来晚上黑黑的,宝宝会很害怕。刚才这位宝宝肯定是想找奥特曼保护他。小班幼儿的思维和语言都还在起步阶段,所以,有时他们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或是表达不清,这时,老师应该给其充分的思考或回答时间,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否定他。当孩子的回答在点上,但还比较零星时,老师则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与进一步的提升和小结。

  2.关注幼儿回答及时进行追问

  小班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往往一个问题的回答,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有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就需教师的“追问”,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帮他们突破,推动他们创新。在小班的“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中,我便对一些问题做了适时的追问:

  师:这只小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幼1:小狗。

  幼2:叫小狗。

  师:这只小狗身上有一点一点的斑点,它会叫什么呢?

  幼3:斑点狗

  当孩子没有说出斑点狗这个名称,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而是及时利用斑点狗的外型特征“斑点”进行暗示性追问追问,聪明的孩子马上从我的暗示中找到了答案。

  3.及时改变提问方式

  孩子的思维是跳跃式的,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不会按着老师预设的问题一步一步去回答。所以,当孩子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设时,应及时的改变提问方式来作调整。如在“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一开始,我打开了一扇门(出示奶牛的尾巴),问幼儿:门里面是什么?孩子们误解了以为要猜动物的名字,一个个喊起来:“是奶牛”。我立刻改变提问方式:“在这扇门里,你看到了什么?”听了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回答立刻就到了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