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爱学习 > 语文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opp整理 | 日期:07-05

导语: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垂髫:指童年。等到儿童年龄稍大,不再能札发髻,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龀: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始龀”就成了换牙年龄小孩的代称。

  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岁,杜牧的诗里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

  及笄:特指女子15岁。“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表示结发用笄贯之,意思是已到出嫁的年岁。

  二八:16岁。

  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身子尚较成年人弱,所以称为“弱冠”。

  而立:出自论语“三十而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独当一面

  不惑:同样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就已经见惯各种情况,不会被迷惑了。

  艾:语出《礼记》,“五十曰艾”。

  知命:语出论云“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甲子:以天干地支轮回而得,天干十种,地支十二种,一轮回正好是六十年,故代指六十岁。

  古稀:出自杜甫的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作为七十岁的代指。

  耄耋:指_十岁。语出曹操的《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指百岁老人。出自《礼记》“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后世就用“期颐”指代百岁老人了

中国古代各年龄段称谓

  0-1岁:襁褓之年: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襁褓:襁,背小孩的宽带子;褓,婴儿的被子。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生日。《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2-3岁:孩提之年,古代年龄称谓中孩提之年指的就是还在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大人的照顾与关怀。也有称之为“孩提包“或“提孩“的说法,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4--7岁(女子):垂发之年既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是指还在幼童时期,髫年也是指女孩子头发开始长,但是并没有束发时的自然下垂现象,故称之,也称作“垂发之年“。

  8—14岁:总角之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是古代年龄称谓对8—14岁小孩的称呼。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9岁:九龄之年,9岁是儿童开始学习的时间,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10岁:幼学之年。(《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0--11岁:黄口之年,黄口也是对10岁以下孩子的统称,指的就是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黄口:原指我雏鸟的嘴,后来借指婴儿。如《淮南子.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今天多用“黄口小儿”来讥诮无知年轻人。

  12岁(女子):金钗之年,古代年龄称谓中金钗之年指女孩子12岁,女孩子到了十二岁之后就开始要带钗了,所以才将12岁的女孩叫做金钗之年。

  13—14岁(女子):豆蔻年华就是指的古代十三、四岁的少女,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处】《赠别二首·其一》——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14岁(女子):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miǎn)鬟鬓(huán bìn)低。

  13-15岁:舞勺之年,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5岁(男子):束发之年,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就要学会古代六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