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文言文 >心术阅读答案与翻译-苏洵,文章第六段提出了哪些观点?

心术阅读答案与翻译-苏洵,文章第六段提出了哪些观点?

opp整理 | 日期:08-20

导语: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

  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让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让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B.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C.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D.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夫惟义可以怒士”中的“怒”是使动用法指“使……奋起”,与杜牧《阿房宫赋》“后人衰之而不鉴之”中“鉴”的用法相同。

  B.长短之术,强调的是要用所长、固所短之意。具体来说,有扬长避短、固长补短和以长击短三种变化。

  C.“据兵而寝”中的“寝”是睡觉的意思,与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寝”含义相的变化。

  D.“夫能以形固”中的“固”是巩固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做将领需要坚定的意志和胆略,做到泰山在面前崩塌而脸色不变,糜鹿在旁边突然出现现而眼珠也不转动一下。

  B.用兵要柴尚正义,在不义的战争中,旦轻举安动就决定了成败厉害,所以即使处于有利形势也不能轻举妄动。

  C.凡是做将帅的要有智谋而又威严,士兵可以愚味一些,这样士兵就能抛开自己的想法而听从号令,与将帅一同去拼死。

  D.手中有武器.面对猛虎,可以高声呼喊着打过去,可是空着手遇到一只蜥蜴,却会吓得变了脸色往后退,这是人之常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译文:

  (2)晋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译文:

  14.文章第六段提出了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