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文言文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

opp整理 | 日期:08-20

导语:材料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写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材料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写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执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普从我定天下,备会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巳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君道》)

  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太常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

  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忧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魏征与我A安天下B虑生C骄逸之端D必践E危亡之地F所以见G守成之难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克”指能够,与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意思不同。

  B.材料一中的“物”指人,与成语“待人接物”中的“物”意思相同。

  C.材料三中的“虽”指“即使”,与《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的“虽”相同。

  D.材料三中的“被”意为如果,表假设,与“诚能见可欲”中的“诚”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中,房玄龄认为创业难,魏征认为守成难,太宗赞成魏征的观点,并提出当下需全力守成。

  B.材料三中,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恩泽声威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太宗起初对此很不理解。

  C.材料三中,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受到了太宗的充分肯定,认为魏征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过失,

  D.三则材料都谈到民心向背与国家安危的紧密关系,阐述了百姓可以“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国要心系百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2)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13.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三加以概括。(3分)

  答

  9.B D F

  10.B

  11.A

  12.(1)(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2)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自认为所作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