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古诗词 >《剑客·拔剑绕残尊》阅读答案与翻译

《剑客·拔剑绕残尊》阅读答案与翻译

opp整理 | 日期:08-28

导语:

  剑客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翻①嫌易水②上 ②轻仇不足论 ③细碎动离魂 ④勇死寻常事

  【注释】 ①翻:反而。 ②易水:水名。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好友高渐离击筑以表离别之情。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2.下列关于本诗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景物烘托人物 B. 风格直率奔放 C.对比凸显人物 D. 咏史寄托缅怀

  3.清代黄白山认为删除本诗后四句,作为绝句更好,前四句“写剑客行径风生。赘后四语,其妙顿减。”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看法。(5分)

  答案:

  (1)B

  (2)D

  (3)参考示例一:我赞同这一观点。前四句通过典型的连贯的动作行为的刻画以及独特的风雪背景烘托映衬,展示了一位痛饮狂歌后出门报恩的剑客形象,把剑客的英勇神态、轻仇报恩的心事表露无遗。充分地体现了绝句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后四句中对剑客“勇死”“轻仇”的议论以及意在以荆轲对比凸显剑客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前四句的意蕴之外,同时表达也显得过于直白,缺乏蕴藉。

  参考示例二:我不认可这一观点。诗歌后四句以“勇死”“轻仇”的议论,深化了剑客有胆有识、意气风发的形象。同时,以荆轲刺秦离别之时细腻缠绵的悲情与剑客对比,使剑客形象更进一层。与前四句刻画的典型形象相得益彰,体现了律诗在情感结构上起承转合的流转变化特点。如果改为简短绝句,则会把作者逐步深化的意脉隔断,不能够充分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

  (1)分析选项可知,“勇死寻常事”与“轻仇不足论”相连,强调了剑客有胆有识、襟怀开阔的特点;“翻嫌易水上”与“细碎动离魂”共同赞扬了此剑客的英勇高于荆轲刺秦王的荆轲。因此顺序是④②①③。

  故选B。

  (2)D.“咏史寄托缅怀”有误,诗歌涉及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但也是为了突出诗中剑客的英勇无畏,并没有“咏史寄托缅怀”。

  故选D。

  (3)本题的解答比较灵活,如果认同题干观点,前四句“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拔剑绕残樽”“便出门”等展现出连贯的动作,表达出剑客的英勇无畏;“西风满天雪”是诗歌的背景,“何处报人恩”表达了剑客轻仇报恩的心态。动作与背景一起展示了一位痛饮狂歌后出门报恩的剑客形象。这四句符合决绝言简意赅的特点,内容表述完整,赋有艺术特色。后四句主要四对剑客“勇死”“轻仇”的议论,最后一句用典,通过荆轲来凸显剑客的英勇,表意与前四句无异,表述直白,并未超越前四句的意境。

  如果不认同题干观点。前面四句是描写,刻画了剑客的英勇无畏、轻仇报恩的形象;后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议论,引用荆轲的典故,“翻嫌易水上”,诗人还嫌弃荆轲刺秦王前易水离别的细碎缠绵,将其与剑客进行了对比,更一步凸显剑客形象。后四句与前四句衔接得当,符合律诗情感结构的起承转合、流转变化。若去掉后四句,情感的表达不够充分,也不符合诗人情感渐进的表述。

  译文:

  乘着酒酣拔剑起舞绕着残宴,高歌罢便毅然气昂昂地出门。

  西风呼啸满天飘着鹅毛大雪,要去哪里报答恩人的知遇恩?

  酬知已勇赴死难是寻常之事,为睚眦小怨轻生不值得谈论。

  反而嫌勇士荆轲悲歌易水上,过于细碎缠绵而震动了离魂。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撼人心魄。

  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饯别的场面和剑客的出门。酒宴将散,剑客的豪兴借酒而发,遂拔剑起舞,慷慨高歌,歌罢出门,扬长而去。“拔剑”二字点出 剑客的身分,一个“绕”字,隐写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十分生动传神。我们可以想见,酒酣之际,拔剑起舞,旁观者可以一睹剑客高超的剑术及风采;舞剑作歌,人们又可以从其歌词中了解其超凡脱俗的情怀,在情绪上深受感染;而剑客高歌方罢,不顾而去,态度是那样毅然决然,毫无留恋之态,表现出一副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又该是何等令人赞叹。这里,“歌终”的“终”字和“便”字的衔接使用,极见功力。应该说仅此开头二句,剑客英雄豪迈的形象已跃然纸上。三、四句描绘此剑客出门之后,踏上行途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