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文言文 >一: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 二:初,选人李公义陈言阅读答案与翻译

一: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 二:初,选人李公义陈言阅读答案与翻译

opp整理 | 日期:08-28

导语:

  材料一: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昉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泼之,昉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而U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 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 “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 “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 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 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 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 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

  10. JNP

  11. A A.“意为停止”错,应为时间词“不久”,句意: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无法自已”的“已”是“停止”,句意: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B.正确。C.正确,“资”,意为供给,句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D.正确,“罔”,意为欺骗,句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