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①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

①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

导语:

  ①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散发着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的建筑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置身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每一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②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地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20. 请分析第①句画线句子中冒号的作用。

  21. 有人将第②句画线的句子改成“历史在文化遗产中留下历史的记忆、先人的足迹、民族精神的基因”。你是否同意这样修改?请阐明理由。

  22. 请分析最后一句引用唐诗的效果。

  【答案】

  20. 第①句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下文从鼓浪屿、大雁塔和“鎏金铜蚕”三处文化遗产来说明文化瑰宝的珍贵。

  21. 不同意。①原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更加形象、更有感染力。②原文“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构成了递进关系,改后的语句破坏了递进关系。

  22. ①“养在深闺人未识”是《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诗句,这里用来比喻文化遗产深藏在博物馆中不为大众所知的状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乌衣巷》中的诗句,这里用来形容文化遗产在宣传引导下可以让大众逐渐了解的境况。②引用大众熟悉的唐诗,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说理形象生动,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画线句,以“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作为主语,说明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珍贵性。而冒号后,作者则分别以“漫步鼓浪屿”“置身大雁塔”“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为开头,具体讲述了这三处文化瑰宝对传递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重要意义。而这些,都是前文“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的最好证明。由此可见,冒号前边内容为总说,后面内容为分说。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首先需要回答“不同意”。然后分析两种表达的不同之处以及文中这种表达的效果。

  第一处不同,文中说“时间无言……铭刻……”,“无言”“铭刻”本属于人的行为,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更为形象生动,同时“铭刻”更能展现留下的印迹之深。

  第二处不同,文中说“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由“足迹”到“记忆”再到“精神”,由实到虚,由浅入深,呈现出逐层加深的递进关系,改句“历史的记忆、先人的足迹、民族精神”破坏了这种关系。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诗文的作用,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做本题,要明确所引用的诗文本来是形容什么的,在文中引用的目的是什么,而且要从“似与不似之间”的角度结合文段内容进行赏析。

  “养在深闺人未识”,是《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出身的,写出其本是深闺女子,没多少人知道她的特点及存在,在文段中,用这句诗形容文化遗产,用来比喻文化遗产深藏在博物馆中不为大众所知的状态。而作者用“不应让”一词,则是以此表现文化遗产不应该让人不了解,从形容对象上来说,这是原文与诗句中的“不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