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孤独和寂寞的区别

孤独和寂寞的区别

  孤独与寂寞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在我们凡夫眼里,两者看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有独处的特点。然而,寂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孤立、空虚,同时有一种难以否认,想引人注意的冲动——可以是任何一个注意到你的人,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能让你逃避自我思维的方式,当你独处时便不得不加以面对。另一方面,孤独却是一种并不孤单的独处状态。寂寞有一种自我毁灭的特质,而孤独则是一种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状态,当你投身其中,便能作出自我反思和获得成长。

独处的好处

  重点是:当我们感觉孤单时,要勇于去探索自我的这一部分,这样我们就能学会独处而不孤单。获得这种令人钦羡的品质,会在许多方面影响到社会,并能与拥抱当下结合起来。当我们真的如此,就能视当下为我们全部所需之真理。即使身边没有伴儿,我们也永不感到孤单。过去不曾是,将来也不会是,我们于当下这一刻始终相连。

  独处让我们面对真实的自我。一段时间后,如果我们勇于面对人生中曾被我们忽视而又极为重要的真相,我们便会无法忍受纷繁思绪为自己带来的痛苦,我们渴望发现超越意识的真如,纷繁思绪背后的稳固,变化背后的永恒。许多人穷尽一生在“寻找自我”,我们可以探索地球两极,却仍然不能找到,因为自我总是藏匿于内,而非在外。唯当独处之时,真相才会水落石出。随着抑制真相的感知之门打开,其他众多之门亦被一一开启,恒河沙数隐藏着的真理得以显露。独处配备了把我们推进(思想)圣地的潜力,在那里,我们最狂野的梦想正徘徊逡巡。这亦是我们失落了的童年无边梦境在我们二十多岁时被社会赋予的种种枷锁所桎梏,跟能使梦境成真的缺失环节相互碰撞之处。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曾经说过:“虽然我的身体不能动,并需依靠一台计算机才能说话,但我的心灵是自由的。”即使不是现在,但至少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不仅会支持这些言论,而且还能揭开其中所包含的隐藏意义。与此同时,如果发现自己正处于孤单,并无法忍受,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效的练习加以缓解,例如瑜伽或冥想。以下介绍一种能对治寂寞的冥想方式,此法简单易学,而且成效显著,让人精神振奋。

对治寂寞的冥想

  研究人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正念冥想不仅在哲学意义上能减少寂寞感,在科学意义上也是如此。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感会提升炎症相关基因的活性,而正念冥想则能降低其活性,并能同时缓减寂寞感。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念冥想,因为它能通过消除我们感知到的、意识所引起的威胁感,从而减轻暴力或逃避性反应。相应地,这也有助调节皮质醇水平,继而控制焦虑和睡眠作息。显然,不管从科学或是精神意义来看,正念冥想对对治寂寞感有诸多好处,这两者又在医学层面影响着我们,反之亦然。在治疗过程中,它发挥着协同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本的正念冥想练习

  1.选择一个远离烦扰的空间。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容易受外界影响,若能找到一处不受外界繁嚣干扰的空间便非常理想。如果你基于各种原因无法把思绪安定下来,你可以做一种引导式的冥想。使用耳机可以防止思绪游走。网上有不少免费的冥想指导资源可供尝试,可藉此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

  2.选择适合你状况的姿势。不少人强调端正坐着才是正确的冥想形式。在患病的时候,我发现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假如你不会睡着,躺着冥想一样有效。事实上,如果你身体出现痛楚,端正坐着反会使你更分心。

  3.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注意你的吸气、呼气,以及呼吸之间那个静止的间隔。

  4.不刻意地自然呼吸,如同吸入生机及呼出陈旧。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其他念头便很难生起。如果其他念头出现,不要抗拒。应让它们轻轻的来,轻轻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