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3-19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①,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②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③,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背负,不一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改)

【注释】

  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山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明亡后拒降被杀。临候,官职名。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黄帝。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甫:刚刚,才

  B.家故饶,至是渐益窭 窭:贫穷、穷困

  C.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 逮:抓,逮捕

  D.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遗:遗骨,遗骸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①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②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③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④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⑤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⑥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的父亲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才使得父亲得以康复。

  B.在傅山的帮助下,袁继咸得以昭雪。后来袁继咸多次召他南下,他不图报答,始终没有前往。

  C.傅山被放归后,更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甘愿住在偏远的村庄,足迹不愿踏进城镇、官府。

  D.傅山自幼聪慧,袁继咸很器重他。袁继咸蒙受冤屈时,傅山奔走千里,历经艰辛为袁继咸伸冤。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2)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3)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答案:

  9.D(逮:至,到。)

  10.C(①写傅山的聪明天赋;②是袁继咸对傅山的器重和期望;⑤写别人对他的赏识与安排。C项,③有情有义,④至孝,⑥宽容。)

  11.B(“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人谓孝通神明”,是别人认为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并非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