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在本章中约定用A,B,C分别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 b, c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 =2R(R为△ABC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的面积为S△ABC=

  推论2:在△ABC中,有bcsC+ccsB=a.

  推论3:在△ABC中,A+B= ,解a满足 ,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边上的高为bsinC,所以S△ABC= ;再证推论2,因为B+C= -A,所以sin(B+C)=sinA,即sinBcsC+csBsinC=sinA,两边同乘以2R得bcsC+ccsB=a;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 ,所以 ,即sinasin( -A)=sin( -a)sinA,等价于 [cs( -A+a)-cs( -A-a)]= [cs( -a+A)-cs( -a-A)],等价于cs( -A+a)=cs( -a+A),因为0< -A+a, -a+A< . 所以只有 -A+a= -a+A,所以a=A,得证。

  2.余弦定理:a2=b2+c2-2bccsA ,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中,D是BC边上任意一点,BD=p,DC=q,则AD2= (1)

  【证明】 因为c2=AB2=AD2+BD2-2ADBDcs ,

  所以c2=AD2+p2-2ADpcs ①

  同理b2=AD2+q2-2ADqcs , ②

  因为 ADB+ ADC= ,

  所以cs ADB+cs ADC=0,

  所以q×①+p×②得

  qc2+pb2=(p+q)AD2+pq(p+q),即AD2=

  注:在(1)式中,若p=q,则为中线长公式

  (2)海伦公式:因为 b2c2sin2A= b2c2 (1-cs2A)= b2c2 [(b+c) -a2][a2-(b-c) 2]=p(p-a)(p-b)(p-c).

  这里

  所以S△ABC=

  篇2:《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方法,学会运用转化迁移数学思想。

  2、学生通过量、剪、拼、摆、分割等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方法的比较,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量角器、正方形、剪刀、各类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吗?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课题,三角形,你手中有么?举起来我看看,你拿的什么三角形?你呢?师: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师:什么是内角?你能把你手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用角1、角2、角3标出来吗?

  师:还有一个关键字“和”,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你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呢?都知道啊?是多少度啊?看来都知道了,就不用再学了吧?你还想学什么?

  师:看来我们不仅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还要亲自证明一下为什么是180度。这才真了不起呢。能证明吗?你想怎么证明阿?

  生:量一量的方法。

  师:光量就知道了?还要算一算。

  师:这种方法可行吗?下面咱就来试试,请同学们4人一组,分工合作,先测量内角,再计算求和。小组长把计算的过程记录下来。开始吧。

  验证:量角、求和

  小组汇报

  生一:我们组量的是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50度、60度、70度,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二:我们组量的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90度、35度、55度,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三:我们组量的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120度、40度、2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师:下面同学测量得出180度的请你举手,有没有不是180度的?为什么有不同的答案呢?反思一下。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容易出现误差,得出的结论就难以让人信服。看来似乎用量的方法还不能充分证明。(划问号)

  师:还敢接受更大挑战吗?把量角器和你的工具都收起来,只借助这张三角形纸片证明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有办法吗?或许下面的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动手试一试吧!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鼓掌)老师感到非常的惊喜,你看他们没有破坏三角形,就这样轻轻的一折,就解决了问题,真是很巧妙。

 1/31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